Elantra車友交流平台- EFC - Elantra Fans Club

 找回密碼
 註冊帳號
搜索

機油小常識 TOP 9 主題:引擎內部的附著物/油泥/積碳如何產生?

查看數: 982 | 評論數: 1 | 收藏 0
關燈 | 提示:支持鍵盤翻頁<-左 右->
    組圖打開中,請稍候......
發佈時間: 2013-12-3 11:27

正文摘要:

本帖最後由 懋碩實業 於 2013-12-3 11:32 編輯 CKM Pro Racing Spec Oil SR系列機油小常識 TOP 9: 主題:引擎內部的沾黏附著物、油泥、積碳是如何產生的? 維持引擎生命的血液是潤滑油。 現在,越來越多的車主認 ...

回復

picobird 發表於 2013-12-3 13:37:04
我也來補充一下我知道的
黏度指數改良劑的概念其實很簡單
通常是由長鏈的聚合物(polymer)所組成
在低溫的時候這些長鏈縮成一團球狀
所以彼此之間的干涉減到最小故不影響原本液體的流動性(黏度)
而在高溫時這些聚合物會舒展開來回復成長鏈狀造成彼此干涉
因此讓液體的流動性對比在相同溫度下無填加時要來的低(黏度變高)
想像一下在坐捷運排隊時如果每個人都把手臂伸長張開
是不是整個人流就會因此變緩就是這原理啦

有一點要注意的是
普通礦物油也可以透過使用更多的黏度指數改良劑來讓VI值看起來和合成油一樣好
但黏度指數改良劑在高溫高剪切時(HTHS)很容易被截斷
原本的長鏈結構會一直縮短讓黏度提升效果打折扣
所以一般所謂礦物油較合油成容易衰退部分意指的就是這點

點評

讚,互相研討瞜~  發表於 2013-12-3 19:26

手機版|Archiver| Elantra Fans Club.

GMT+8, 2024-6-27 01:19 , Processed in 0.066981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